洗涤设备

周丽山地旅游应对气候变化之路生态旅游

发布时间:2022/9/5 11:58:58   

近日,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德国特里尔应用科技大学土地研究中心(CLR)中国部门负责人周丽撰文“山地旅游应对气候变化之路——生态旅游概述”,由于篇幅较长,我们将分为两期对外推送。今天为大家带来下篇。

三、如何开展生态旅游

3.生态旅游目的地:建立可持续管理体系

目的地既有物理边界,也有行政边界,同时可指参与方集体。由于生态旅游目的地参与方多而分散,开发建设运营过程涉及的管理问题较为复杂,目的地应建立一套包括各参与方的管理体系。同时,这个管理体系是实施生态旅游的行动纲领,将确保在规划、建设、运营过程中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要素,并据此监督实施结果。因此,称作“可持续管理体系”。

目的地建立的可持续管理体系,在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同时,应涵盖以下四个阶段:

·市场营销与产品开发

·目的地规划

·组织结构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

每个阶段包括的具体内容,列举如下:

为了使管理体系的内容准确传递到每个参与者,整体达到良好的实施效果,每个阶段都应组织政府与私营从业者培训相关内容。

这四个阶段或方面相互关联,前后照应,为目的地成功开展生态旅游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

3.1市场营销与产品开发

a.市场定位研究与产品开发

传统旅游的市场定位研究往往着重于潜在消费人群的需求与愿望,而生态旅游的市场研究则侧重于了解目的地本地社区的需求和价值,同时研究如何平衡这种需求与环境和经济发展。传统旅游追求游客数量,以规模带来经济收益,但在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脆弱的自然区域,例如山区,大量游客将可能严重破坏自然生态,造成目的地难以为继的后果,是生态旅游要避免的。生态旅游的目标人群应该是“高质量”的,既有欣赏自然和人文遗产的意识,也有较高的支付意愿。因此,生态旅游的产品设计在遵循对目的地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本地传统文化习俗的最小影响原则下,应做好细分市场研究,了解本地社区需求,挖掘目的地特色,区分传统大众旅游的产品,避免同质化,为目标人群提供更加精准、甚至小众的产品,以及为高支付意愿游客提供高质服务。

关于“大众传统旅游”与“小众生态旅游”的区别举例:自驾车观光旅行是传统的山地旅游方式,而历时更长、对沿途专业服务要求更高的自行车骑游则为小众旅游;感受新鲜空气、热衷自拍是传统大众旅游,而观察野生动植物、拍摄特定动物则是一种小众旅游。

b.评估与修正

市场定位和产品设计方案还应经过监测、评估与修正流程。

对细分市场、产品定位的研究是持续进行的,而在产品设计、场地路线规划时即制定资源保护策略,并在后续的规划阶段科学评估其对环境、本地文化、社会、经济等的影响。

c.营销推广策略

成功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离不开成功的营销推广策略。产品设计需要有相应的准确解读,突出其独有特色,承载有效信息,例如包括前述游客行为教育引导等信息,而不是仅泛泛的用“绿色”、“生态”、“原生态”等概念性用语。产品解读应尽可能精确的传递给目标人群,因此需设计精准的推广渠道。

3.2组织结构管理

良好的组织管理是任何旅游目的地成功的前提,生态旅游目的地面对包括基层政府、本地社区、家庭为单位的小型经营者等众多参与方,尤其需要完善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

首先需确定决策机制。组织的决策层代表各个参与方利益,可通过民主选举,成立管理委员会、参与方代表大会或类似机构作为决策层。决策层根据可持续发展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决定、监督及修正目的地实施的各项措施,保证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结果。

目的地的组织管理,还应形成政府和私营从业者、及其他本地居民的议事机制,确保每个利益相关人有表达其诉求的渠道,使他们的利益得到保障。此外,建立与目的地关联的各类伙伴关系,拓展交流合作渠道,也是组织管理涉及的内容。

3.3目的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

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是对规划意志的实现,是游客最终体验到的产品。规划是否全面、科学、严谨,直接关系到建设运营的效果,同时,规划也是目的地决策层、政府主管机构对目的地建设运营监督管理的依据。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实施,尤其侧重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与文化遗产保护,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交通可持续等,因此也是目的地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环节。

a.分析目的地物质流,评估生态承载力

除常规分析目的地的旅游资源与质量、现有基础设施状况,还应分析目的地边界内的物质流(MaterialFlowAnalysis),即定量定性分析物质从源头到终端的流动情况,包括:

·分析各类资源(水资源、废弃物)现状使用情况,可再生资源与能源的潜力。

·根据第一阶段确定开发的产品,评估未来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比较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缺口。

分析物质流的目的是管理物质流,即优化资源和能源利用方式,以减少对外界资源能源的依赖,并尽可能减少未来旅游设施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避免环境污染。

分析目的地物质流,还可辅助评估旅游相关行为(设施建设、运营、活动等)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把活动产生的各类物质流转化成对生态资源的消耗,以土地和水域面积表示,感受更直观。生态足迹常与生态承载力对照使用:生态承载力用来推测目的地的生态系统可满足将来的旅游活动的“潜在”能力,以土地和水域面积表示。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说明人类行为造成的影响尚可为生态环境“接受”,即生态环境可持续,这是生态旅游需实现的目标。

b.制定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计划

可持续发展计划是经目的地决策层审议通过的书面文件,是目的地高效、节约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依据。它规定目的地为满足可持续发展三个要素的愿景与各个时期应达到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对应的实施途径、负责执行的单位与人员。此外,该计划也应明确对实施过程与结果监督审核与修正的方法。

若目的地以通过某个生态旅游认证标准为目标,则制定的计划应以该认证标准的指标体系为参照,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这样做的优点是,制定的计划更加系统全面、目标清晰、过程可控,并有机会得到认证机构的专业指导,减少目的地发展生态旅游“走弯路”的机会[7]。

c.目的地可持续基础设施规划与实施

目的地可持续基础设施规划是可持续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决定了目的地建设、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目的地基础设施通常包括:通讯、交通、能源、水、资源(废弃物)等。除通讯设施需要依赖外界外,其余的有可能在目的地实现,尤其是对于远离城镇市政设施网络的目的地,可降低市政设施的财政投入,还可减小对外界的依赖,最重要的是让资源和能源留在本地,形成循环经济。

以下列举可持续的能源、水、资源与废弃物管理内容,以及相关措施例子。

I.能源管理

·能源消耗:评估能源消耗,包括电力需求、耗能设备(例如:家电和供暖设备、空调和烹饪设备)、能源类别(例如:电力、燃气、煤、可再生能源)和能源价格。

·能源效率:在建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造过程中使用节能设备、遵循生物气候原则;或者其他适当措施用来改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能源效率。

·可再生能源:评估可再生能源潜力(例如:可用的屋顶表面、可用的生物质、可用的水力资源等),规划利用再生能源的措施。

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节能降耗有关的措施例子:

图4:光伏车棚+电动汽车充电桩组合(特里尔应用科技大学环境学院)

图5:遵循生物气候原则的建筑节能措施:绿色屋顶与垂直绿色墙面

图6:施工中的宾馆外墙节能改造项目:加装三层玻璃窗、通风设备及24厘米厚保温层[6]

II.用水和污水管理

·用水管理:评估水资源消耗、水源供给以及采取节水措施,例如:使用节水设备。此外,还可规划雨水收集及再利用。

·污水管理:除了提高用水效率的措施外,还需要制定对于污水的有效处理与高效利用的措施。若目的地污水接入已有的市政污水管网经济或技术不可行,则应规划就地处理污水,并符合国家相关排放标准。

与节水节能、就地污水处理处理措施有关的例子:

图7:洗衣水节水与热回收设施

(物品洗涤每个步骤水的清洁度不同,回用漂洗水于其它洗涤阶段,节水可达80%。回收洗涤污水中的余热可省加热的能耗。)左:小型旅馆优化洗衣过程流程图:回用漂洗水,回收污水余热。右:家庭旅馆洗衣房安装的热回收系统[6]

图8:两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流程图,垂直型(左)与平流型(右)

图9:处理12个污水人口当量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左)与处理个污水人口当量的水平流人工湿地(右)实景

图10:阿尔卑斯山一处海拔米处理30个灰水人口当量的人工湿地[6]

III.资源与废弃物管理

·物资采购政策:目的地应优先采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例如:自然产品、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和再生产品、能源效率高以及低排放产品,以及新型的交通工具。

·固体废弃物管理:参照废弃物5R管理原则,实施源头减量、重复利用、垃圾分类、废弃物资源能源化利用的管理体系。若目的地距离城镇建成区过远,垃圾运输成本过高,则应鼓励游客参与垃圾分类,分类收集、分别处理:有机垃圾采用堆肥或厌氧发酵方式,就地资源、能源化回收处理,其余垃圾定期送至市政垃圾处理中心。

·有害物质:为保护自然资源,定期检测使用化学和有害物质(例如:溶剂、稀释剂、脂肪、酸、农药)。如果不能避免使用化学和有害物质,必须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并减少使用量。

·其他污染物:控制空气、噪音、光和土壤污染。应尽量减少非天然噪声或者人工照明,达到“自然静”或“黑色天空”效果。

·可持续建筑:规划建造可持续的建筑,如使用本地建筑材料,采用节能减排的建筑方式等,建筑风格应符合本地传统,与环境和谐。

图11:废弃物5R分级管理模式

与游客垃圾分类、有机废弃物堆肥及厌氧发酵措施有关的例子:

图12:一处游客友好型营地垃圾分类点[6]

图13:小型(左)和中型(右上)有机废弃物好氧堆肥及堆肥有机物在土壤中的表现(右下)

图14: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技术流程示意图及沼气利用场景(图源[8],整理翻译:卢红雁)

四、山地生态旅游案例:阿尔卑斯明珠

“阿尔卑斯明珠”组织包括6个阿尔卑斯国家(德国、奥地利、瑞士、法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中的25个阿尔卑斯村镇。

·加入“阿尔卑斯明珠”的村镇必须满足“软旅游”的条件——“软旅游”的概念在年代出现于阿尔卑斯山地区,强调小规模的和当地的企业的介入,具体包括旅游业融入当地各种经济,旅游行为使当地居民参与其中,并获得他们的满意及使他们感到受尊敬,旅游业未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尊重当地习俗和生活方式。

·所有25个村镇之间均有公共交通工具,如火车或大巴,游客无需自驾即可便捷的到达他们的旅游目的地。每个村镇均为游客提供电动自行车。

·每个村镇均保留了各自的个性特征及魅力。

·25个村镇均使用了可再生能源。

·每个村镇均可使登山或徒步的游客不受机动车的任何干扰。

·所有的村镇是实行生态旅游理念和措施的先锋,为世界其他村镇提供了很多借鉴之处。

图15:阿尔卑斯明珠村镇与穿行阿尔卑斯明珠地区的火车

萨斯费镇位于瑞士瓦莱州(Valaiscanton),是萨斯山谷(SaasValley)的主要村镇,全境处于海拔米的高原上,位于13座米山峰脚下。萨斯费是“阿尔卑斯明珠”中的一员,是瑞士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先行者:

·严格实行建筑和片区规划政策,如为确保萨斯费镇的建筑保护瓦莱地区传统村庄风格,所有建筑限高12米,必须有三角屋顶,至少三分之一的外立面为木质。

·综合资源管理:垃圾分类收集,居民垃圾只可装在官方认可的付费垃圾袋中;本地居民与游客均需支付“垃圾税”;本地居民每年需用3天时间捡拾垃圾。

·萨斯费设定了全镇节能目标,实行能源本地化政策,推行使用可再生能源,采用环境友好型交通设施。

·萨斯费镇于年即实行“无机动车”政策,“无机动车”街道确保游客远离尾气、交通拥堵和噪声,使游客可以享受宁静的假期,呼吸清新的山地空气。但游客及居民仍旧有机会使用机动车,电动车、火车的覆盖范围很广,在边远郊区提供完善的拼车系统,使得居民不会受出行不便的困扰。

·萨斯费地区未引进连锁酒店,当局鼓励家庭式酒店并雇佣本地居民,为避免季节性造成的用工流动,当地酒店多与员工签署长期合同,在淡季进行员工培训并给予员工10周带薪休假。

·年,萨斯费镇联合了多个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市镇及社区组成“阿尔卑斯联盟”,联盟的目的在于促进阿尔卑斯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措施使得萨斯费获得了瑞士政府“瑞士品质旅游标志3级”:即全面实施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瓦莱州“杰出标志”,该标志奖励实施综合管理体系(环境、质量、安全、财政和人力资源)的旅游景区;年获得瑞士“能源城镇”标志,是第一个获得此标志的旅游目的地。

经由这些措施获得的各种标志,使得萨斯费获得极大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无论冬夏,萨斯费成为瑞士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图16:萨斯费的电动观光出租车(左),萨斯费镇俯瞰(右)

五、结语

旅游业常被视为“清洁产业”而受到青睐,成为地方发展经济的引擎。然而,旅游业并非天然清洁和环保。以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只顾短期经济效益的旅游发展行为,是对后代的不负责任,也违背旅游业的精神内核。在世界迈向可持续发展,共同抵御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旅游业更需以科学严谨态度,审慎规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实现与其他要素的平衡,即: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减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福祉。

开展生态旅游,是高度依赖自然环境的山地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需要政府、游客、旅游目的地、旅游代理机构共同努力,营造政策法规环境、制定长远计划、严格实施、完善监督。在此过程中,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同样重要,都应发挥作用。生态旅游的实施是平衡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过程,将面临纷繁复杂的局面,需要相关从业者对这个课题更多的讨论研究与实践。

(完)

注解:

3.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4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