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设备

家装季装修参考向,细聊那些可以一站式搞定

发布时间:2023/6/19 19:23:22   

装修,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虽然距离我装修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周边好友、同事、亲戚亦有很多装修的,买家电他们通常也会咨询我一些事宜,谈不上专家,但是可以给出一些实用性的建议。

这里我也是积攒了多年的使用和体验经验,聊聊那些可以一站式入手的品牌家电,都是我自己使用过的一些电器,有一部分则是推荐给亲戚朋友的。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石头、irobort、米家、松下、西门子、、方太。

当然索尼、国产的格力、海信一些产品也是可以一站式搞定的,这里只聊聊我用过或者朋友使用中的电器。

石头

先来聊聊国产品牌。

石头这个品牌,我也是老用户了,推荐和自用的型号很多很多。

石头目前只有两条产品线,第一条是扫地机器人,第二条是无线手持吸尘器。

石头扫地机器人不用多说了,国内品牌的代表作,最早的米家扫地机器人就是石头代工的,目前石头的扫地机器人最新型号是T7Pro,连同T7、T6、P50、T4覆盖了从低价到高端旗舰的所有范围。

目前扫地机器人已经进化到了LDS精确规划地图、视觉识别避障、智能扫拖一体、精准电控水箱以及大吸力的超强境界了,这些在以前都是完全没办法想象的。

从我个人来看,当下主流的LDS足以承载目前绝大部分家庭的清洁重任,所以石头这里我还是比较推荐T7并非T7Pro。

T7和T7Pro的最主要区别在于Pro的双目视觉识别避障,这个功能,最大的用途应该是作用于宠物家庭,可以识别出宠物排泄物,避免造成满屋子的惨剧……

如果你家没有养宠物,非双目视觉的T7也足够用了,就算是障碍物,LDS扫地机也会自己侦测绕过去,或者直接越野过去。

T7相对于石头此前的扫地机,最主要的强化就是对于扫拖一体化中“拖地”的加强。

因为公模方案的普及,市面上很多品牌此前都用上了二代电控水箱,而石头T7之前依旧是传统的仿生水箱。

石头T7的设计师,在机身体积没有改变的场景下,重新设计机内空间,以便能挤出更多空间放置电控水箱,而这个水箱的容积也有所增加,从之前的仿生植物水箱ml提升到ml,基本上一次可以满足大中户型的拖地需求了。

除了刚才提到的外观改变,石头T7的LDS激光雷达探头也发生了改变,T7开孔为矩形,更大,而上一代T6是椭圆形,核心的激光雷达应该是有了比较大的升级,这与后续更精准的地图也有一定关系。

相对于公模方案的隔膜泵,T7的微型蠕动泵可以更精确的控制水量。

左侧为隔离泵,右侧为蠕动泵。

微型蠕动泵相对隔膜泵不容易堵塞,成本也要高不少,而在现实生活中,微型蠕动泵广泛应用于医疗场景中,比如胰岛素注射泵,就是因为可以精确的控制剂量。

拖布也升级到和机身等宽,满边,材质对比T6,更加柔软。

T7通过恒压弹簧实现了一个g向下的压力,这个主要是为了提升拖地效果,虽然还比不上专用的拖地机,但是这个功能毕竟是T7在主力吸尘外附带的。

可以看到石头的中等出水量下,得益于微型蠕动泵的精确控制,T7出水量控制的非常好,拖过之后基本水基本会在几秒钟内蒸发掉。

无线吸尘器,同样也是米家第一代无线吸尘器的代工品牌,石头也有自己优秀的无线吸尘器型号。

因为这么多年石头扫地机积攒的良好口碑,无线吸尘器最起码能得到一定优秀的保障。

我目前使用的无线吸尘器就是石头的H6,这一款吸尘器是奔着戴森V10去的,具体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横评对比,相对V10在部分指标上有超越,部分细节表现不如V10,但是考虑到性价比,还是足够优秀的。

石头H6的优势在于电池续航、大吸力、丰富的配件,附送落地支架,国产的优势淋漓尽致。

石头H6吸入功率是AW,电池改为聚合物锂电池,聚合物锂电池可以实现低重量下的高容量,电池容量80Wh,电池续航在地刷模式强劲档位下可以支撑10分钟,节能档续航90分钟、标准档45分钟。

大吸力表现下可以吸走黑豆,事后抖落无线吸尘器也不会掉落。

测试是极限强劲档位持续运作,不过中间有失误,第六次运行了36秒标准档位,这是我测试续航的成绩。

H6吸头采用了快速拆装结构,这是一套在无线吸尘器上被证明很好用的结构,同时地刷吸头可以快速拆解清洗滚筒,地吸的滚筒为软绒材质,直径也蛮大的,不容易缠毛发,而软绒材质也可以深入缝隙卷尘。

内部滤网、多锥分离器这些过滤组件均可拆洗,不易堆积污垢,也不会产生异味,另外这种可水洗滤网要比海帕材质更方便清洗。

多锥分离器是将空气和灰尘分离的设备,利用多个椎体,通过强大的离心力将灰尘甩入尘桶,高效分离,事实上你用过好几年,拆开看看,内部的电机位置也几乎没多少灰尘。

出风口的滤网也是可以拆卸水洗的,整体拆卸清洁也非常方便,这个滤网相对下面的滤网,清洁的频率会低很多。

当然还有很方便的OLED屏幕。

OLED可以显示更多信息,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那么有一个问题摆在前面,扫地机器人和无线吸尘器,选择其中一个还是全部?

理性分析线下,扫地机能做的,无线吸尘器也能做,就是有点费劲,比如床底,比如沙发柜子下面,扫地机器人更加适合懒人使用。

而无线吸尘器可以做的,扫地机器人不一定能做到,比如打扫空中的卫生死角,以及床单、汽车坐垫、窗帘什么的。

当然如果你足够懒的话,还是推荐扫地机器人吧,最起码动动嘴还能打扫下卫生。

如果你同时有扫地机和无线吸尘器的需求,石头这个品牌可以一站式搞定。

iRobort

这个品牌我周边的朋友用的比较少,但是也有一部分,主要她一直都是这个品牌的用户,一路升级,有品牌黏着情结。

这个来自美国的品牌,也是主打扫地机器人和擦地机器人,不同于国内扫地一体,iRobort一直坚持分开,主打两个产品线。

比如主打扫地的i7和S9系列,这两个系列的旗舰都有集尘系统。

相对i7,S9扫地机的集尘盒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这也是我在评测i7发现的问题,机身的集尘盒容量太小,意味着它的小机身需要数次往返大的集尘系统,效率会低一些。

S9的D型机身带来了更宽的主刷,超过之前iRobot的所有机型,这个宽度也目前是国内扫地机达不到的高度,优秀,确实更优秀。

S9最大的问题在于性价比,当初i7带集尘系统就已经破了纪录,但是S9更夸张。

如果非要我说选择这个品牌的缘由,我想了想,还是懒,因为iRobort是目前唯一一款还在售自带集尘盒的扫地机器人,国产某品牌倒是推出来过类似功能的扫地机,不过这个品牌估计也是用的公模方案,自己捣鼓了一个类似的集尘装置,后续没能翻起什么浪花来。

和国内扫地机器人的一个显著区别的就是双胶轮主刷,这也是iRobot的专利特色,两根协同合作,分别负责剥离污垢和扫入污垢,清洁能力上要胜过单一的主刷,而且胶刷具备拍打和抓取功能,能应付比浮尘更麻烦的杂物。也可以在电线缠绕时候反向吐出电线,脱困能力明显要强于单主刷。

目前国内的品牌在清扫能力上和iRobort扫地机系列相比并不差太多,但是由于分开产品线,iRobort擦地机的擦地清洁能力要好于国内扫拖一体机器人,同时拖布接触面积更大,对地面产生的下压力也更大,擦地方式也是往复来回,模仿人力方式。

目前主打的型号是M6。

来回往复,加上容积巨大的水箱,清洁能力摆在这里。

iRobort自家的这两套设备也可以联动,扫地清洁完成后实现拖地。

总的来说,这个品牌是预算充足,看中集尘盒看中擦地效果的消费者首选,资金充沛的可以一站式搞定这一套组合方式。

米家

严格来说,米家的范围很宽泛。

从最初的的扫地机器人到无线吸尘器,从空调到落地扇到净化器到新风机,米家的产品线很多,大部分口碑都不错,毕竟,优异的性价比、不错的做工,可以接入米家智能家居三大杀器,就足够了。

当初米家初成长的时候,我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的,毕竟米家这个品牌涵盖的产品实在太多太多了,杂货铺给人的感受就是不靠谱。

不过这么多年,在生态链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很多挂着米家品牌的电器还是非常优秀的。

比如米家落地扇。

虽然最早做中国版本巴慕达的是智米,但是把价格普及下来的是米家落地扇。

我15年装修搬入新家后想找些北欧日系风的落地扇,太难了,巴慕达确实很好看,但是价格都能买空调了,以我当时的经济能力根本无力承受。

最后还是因为颜值原因入手了森田,当时家里还有格力大松和一台杂牌塔扇。

这几年过去了,家里的大松送回父母家了,杂牌塔扇后来扔了,除了森田其余的三台落地扇均是米家的。

要颜值有颜值,要性价比有性价比,另外带电池的版本也能带来不少便利性。

也可以通过快拆结构实现台式和落地的切换。

至于为什么成本下降这么多,一方面是模具通用,另一方面是可以削减一些成本,比如采用国产电机,将铝合金材质更换为钢材质或者塑料材质,但是整体质感并不会削减太多。

而米家新风机就不用多说了,新风机的价格也是米家新风机拉下来的,以一己之力撼动整个新风机行业。

你要说它结构简单吧,确实非常简单,别家的新风机各种复杂滤网,层层过滤。

但是米家新风机就是用这种简单的滤网,将成本拉了下来,在过滤性上不及这些价格高昂的品牌,但是30%的价格60%的性能,这就是打了一场错位竞争。

新风机最大成本就是滤网,米家的滤网便宜,用的人多,第三方也不少配件。

米家空气净化器,滤芯有大量第三方厂家提供,初次之外,米家空净还被改造成简易新风机等各种魔改设备。

米家发布净化器的时候,我记得最早是H11和H12的规格,因此不被业界看好。

目前米家净化器已经推出了好几代,部分设计也沿用了好几代,比如F1延续了Pro的经典外观设计。

又比如备受好评的磁吸舱门设计,以及自带射频芯片的滤桶。

其他设计没什么太大变化,米家最新的净化器型号是F1,噪音方面数据如图,环境噪音32分贝,睡眠模式39.8分贝,一档40.6分贝,二挡55.8分贝,三挡60.6分贝,均为距离净化器30cm高度测得,正常使用中听感要低于这些数值。

当然还有不错的百搭简约颜值,无论放在哪个位置,在家里都是很和谐的。

米家空调口碑会稍差一些,但是架不住可以接入智能家居,反正都是长虹代工的,质量方面还是可以的。

而米家的无线吸尘器就是石头代工,也可以考虑一站式。

西门子

西门子的设备就相对多了,洗碗机、洗衣机、冰箱,都有不错的表现。

在家电领域,日德系的产品不仅种类繁多,很多产品也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口碑有保证,价格高点倒不是问题了。

洗碗机领域,国内主要品牌是美的,国外西门、松下,当然也有很多其他品牌。

别的就不说了,这套老而弥坚的8套洗碗机SC76MTI型号,目前应该坚持了快10年了吧?

这么一台洗碗机型号,迄今你还能在JD上看到全新的,并未停产。

嵌入式安装的也是这么粗枝大叶,没有给你弄壳子,这么做的估计只有西门子了,反正是靠口碑吃饭的,不在乎外观。

反倒是国内领域,洗碗机型号太多太杂乱,M怕是面对了不少停产的国产型号洗碗机了。

10年前的型号,都已经考虑了中式餐具,设计了对应的摆放隔断。

10年前的型号,这些功能也足够用了,目前新出来的型号,无非是设计上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修改外观,增加功能,以及提高热交换效率。

嵌入式的8套体积相对比较正常,日常大到可以洗一些锅具。

当然13套四最佳选择,如果你空间足够大的话,没问题,必须13套首选。

总而言之,这些经历过时间考研的西门子洗碗机,不会让你头疼,当然你想跟上时代,也可以选择后续的比如8套嵌入的SC73MTI这个的后续型号。

西门子后续一些型号的洗碗机带有清新存储功能,像是就无法做到洗完存放功能,我使用完通常还需要打开舱门,让内部的水汽全部自然蒸发掉,使用感受并没有那么友好。

不同型号除了产地、可洗套数的差异,更多差别在于主程序和附加程序的多少。

这些一站式打包的时候要看清楚,我也不是特别了解型号之间的差异,在我看来,你要先明确自己需要8套还是13套,其次是按照不同渠道去搜寻不同型号之间功能的差异。

不同电商渠道销售的洗碗机是不尽相同的,实体和线上也是,这是一个比较深的坑。

洗衣机,西门子的型号可以按照价格区间来搜寻。

比如西门子的智能添加系列,图上这一款是西门子的WGA54A1A30W型号。

采用的电机是BLDC变频电机,显眼的位置有10年包修的标识。

智能添加系列洗衣机,其智能添加功能,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传感器感应洗涤剂,可以一次足量加入,多次清洗。洗涤剂一次倒多了,也不用太担心。每次洗衣服时,洗衣机会根据具体情况自动投放最适合的量。智能添加默认的基础投放量可以根据洗涤剂手动调节,如果用的浓缩型洗涤剂,就可以设置小一点。

智能添加功能,实际体验也是很不错的,对于相对比较懒散的消费者来说,一次加满,能满足数次洗涤。

如果是传统滚筒洗衣机,量多量少全凭经验,有时候不小心倒多了,也只能将就多洗点衣服。

西门子这款则是可以放心添加至MAX刻度,至于能洗多少次衣服,基础用量是单次10件衣服,普通脏污程度为中等,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勤换洗的场景。

另外每次洗涤,洗衣机自己会侦测衣服量进行计算,所以每次你开启机器洗涤的时候,能看到内部滚筒旋转几周,这就是开始计算衣物量,所以加满的洗衣液能洗多少次衣服并不是定数,如果缺失洗衣液,机器会提前提醒你添加。

也支持中途添加衣物,对于马大哈的消费者很有用,我自己也遇到过多次忘记添加全部衣服的场景,不过之前的海尔滚筒中途是无法打开机盖的,只能单独手洗或者等待下一次清洗。

单脱水场景下平稳性也确实很不错,这是转速下机器脱水震动表现。

相对洗碗机复杂的型号,西门子洗衣机选购会轻松一些。

冰箱,西门子的冰箱在白色家电中算不上占有率比较高的品牌,但也是主打中高端品牌为主,如果你的洗衣机和洗碗机都是西门子的,不妨也考虑下西门子的冰箱。

上图出现的是西门子入门款升大容量对开门冰箱,也是亲戚听我建议采购了西门子洗碗机和洗衣机后自主选择的一台对开门冰箱。

对开门、大容量、变频、并联双循环,差不多就是这些亮点。

当然西门子也有自己的保鲜技术,保鲜这块不用太担心。

和上面我提到的一样,也是一款经典老型号,只不过时间战线没拉那么长而已,这个型号大约推出了五年左右。

经典款产品的最大优势就是性价比,以及备受考验,没什么太大问题。

目前使用起来大约半年时间了,挺满意的。

洗碗机、洗衣机、冰箱,西门子也能组团包揽你的厨卫大件。

松下

松下白色家电,小家电口碑都不错。

在洗碗机领域,如果你不想选择美的和西门子,那么也可以考虑松下。

厨房电器里,松下战斗力蛮强的,比如松下的电烤箱,松下的洗碗机,松下的电饭锅。

前面我提到了洗碗机至少要买8套的,但是家里没地方放,你又要考虑大品牌和颜值,那么松下的6套桌面洗碗机可能是位数不多的选择了。

我想了想,可能和日本住宅偏小,他们很擅长设计这类电器,松下的台式洗碗机种类比嵌入式的要多。

松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0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