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洗涤设备 >> 洗涤设备前景 >> 中盐上海一粒盐背后的危与机上观
盐,乃百味之首,既充当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是维系人类身体机能运行的重要物质成分。如今,伴随人类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盐的品种日益丰富。在超市货架上,我们常看到各种各样的食盐标签:海盐、湖盐、井矿盐、竹盐、加碘盐、低钠盐……与此同时,一些新的食盐品牌陆续登场。当然,食用盐之外,软水盐、洗涤盐等日化盐产品也纷纷亮相。
但若把时间拉回到五年前,在超市食盐货架上,消费者恐怕就看不到如此丰富的产品了。那时,在食盐专营环境下,作为全国食盐专营的生产经营主体,同时也是中国盐行业龙头企业和唯一中央企业的中国盐业集团,可谓占据中国盐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全国食盐品牌中“中盐”二字占据显耀位置。直到年国家《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正式颁布,这一相对稳定的食盐市场格局遭受“革命性”的冲击。
《方案》明确指出,“允许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自主确定生产销售数量并建立销售渠道,以自有品牌开展跨区域经营”。这就意味着以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食盐生产供应商,如今可以绕过中间商,直接参与市场流通经营;而盐业经营主体往日“各占山头,井水不犯河水”的市场地域划分也被取消;此外,食盐定价也从政府手中转移到各经营主体。可以说,盐业市场经济的闸门由此打开,食盐产业的利益格局面临重新分配,食盐企业间的博弈从此开启。
面对盐改这几年来的“危”与“机”,拥有央企背景的中盐集团如何应对?对此,中盐上海市盐业有限公司(简称:“中盐上海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把稳增长、促转型、提质量、谋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破解发展新难题,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贡献一己之力。
从有关“盐”的记忆说起
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商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和制作盐的国家之一,在地理分布上,东部出海盐、中部出井盐、西部出湖盐,因盐而兴的城镇贯穿东西南北,如西藏的盐井县、新疆的盐湖镇、四川的盐源县等。而江苏的盐城、四川的自贡、山西的运城自古就有盐都、盐池、盐城之称。
在我们党的发展历史上,也有着关于盐的“红色记忆”。早在年,以刘志丹、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在陕甘宁边区创建了第一个红色盐场——陕甘宁边区盐场堡盐厂。7年之后,经过八路军三五九旅的扩建,这座盐厂不仅满足内部的供给,还成为边区财政的重要来源。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社会物资整体匮乏,人们换取物资除了需要钱,还需要票,有的时候即使有钱有票,也有可能换不来想要的食物,于是大家就纷纷制作各种腌菜、腌肉以备不时之需。中盐上海公司党委书记黄庆红回忆:“在那时的印象中,盐的用途比较单一,一直到进入盐行业之后,我才逐渐了解到,普普通通的盐其实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
迎难而上:勇担央企责任,贡献沪盐力量
很多人对中盐集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