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设备

受益N型电池扩产,仕净科技TOPCon电

发布时间:2025/1/23 18:33:03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中银证券游家训团队)

一、公司概况

1、公司简介

仕净科技成立于年,初期业务集中在废气处理,下游包括电子、半导体、光伏等,相对宽泛。

年开始集中聚焦在光伏领域,并逐步进入晶科、晶澳、天合、协鑫等大企业的设备供应链,逐步奠定在光伏配套环保设备领域的优势。

年开始公司向汽车、化工等领域拓展业务,并扩充检测、监测等相关业务,成为国内领先的工业污染治理方案供应商,于年正式登陆创业板。

年初公司公告拟投建TOPCon电池产线,由前端设备制造向光伏主产业链延伸。

2、股权结构

公司董事长董仕宏、董事兼总经理朱叶、董事叶小红为实际控制人,三人系亲属关系,朱叶、叶小红分别持有公司15.79%、4.31%股权。

年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分别向核心团队成员分期授予万、.66万股,绑定公司管理技术团队,两期激励收入、业绩目标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3、管理团队

公司核心成员具有丰富的环保行业从业经验,背景多元,切合公司工业环保设备多下游、专业化的业务属性。董事长董仕宏兼任副总经理,同时也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受益于公司团队的产业技术背景,仕净科技技术产业化转换率更高。

截至年末,公司拥有专利项(18项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

4、产品与业务

公司当前主业为制程污染防控设备等,采购生产过程偏向定制化,其中光伏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市场:

?制程污染防控:提供精细化工工艺流程的定制化环保装备,处理污染物包括NOx、酸碱废气、特气危气、VOCs、粉尘和废水等,下游面向光伏、光电、电子等泛半导体行业;

?末端污染治理:主要针对重工业领域生产环节末端集中排放的NOx、硫化物、粉尘等污染物,下游包括水泥、建材、钢铁冶金等。

年开始公司着手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扩张延伸,培育新增长极:

?固碳业务:环保领域,在原有脱硝特气等业务基础上,向碳捕获利用延伸,自主固碳工艺实现CO2、钢渣再利用,去年公司落地首个CO2和钢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固碳业务开始产业化;

?光伏电池:年初公司公告将投建TOPCon电池产线,在电池技术迭代窗口期依托原有的资源渠道优势,由前端设备制造向光伏主产业链延伸。

5、财务分析

仕净环保设备下游主要面向光伏产业,过去一年下游光伏产能扩张,公司充分受益。年公司实现收入14.3亿,同比增加80.4%,Q1实现收入5.75亿,同比增加99.5%。制程环保设备偏向定制化,公司毛利率较传统环保设备更高,年全年毛利率28.2%小幅度回升,期间费用率稳定,净利润增至0.97亿。

光伏制造环保设备通常按照预付、到货、验收、质保等分阶段回款,比例依据项目而定,造成公司应收账款比例偏高,经营规模快速扩张造成存货占比提升,整体上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借款筹资规模增加,至年末公司负债率69.9%。Q1公司完成定增后,负债率降至66.1%。

二、设备业务受益电池扩张周期

1、领先的光伏环保设备供应商

公司环保设备下游覆盖光伏、电子、化工等,其中光伏等泛半导体产业为主要应用下游,当前收入占比在80%上下。

针对光伏电池、组件等环节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提供系统处理解决方案:

?废气主要来自光伏电池组件制造过程中的制绒、刻蚀、划片、焊接和层压等环节。这些环节使用大量的氢氟酸、盐酸、氢氧化钾/钠、制绒添加剂和氨气等物质,导致废气中含有酸碱性物质、氮氧化物、硫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

针对废气,公司采用了喷淋塔、活性炭吸附和紫外光催化分解技术等方法,进行气体的酸碱中和、有机物去除、脱硫和脱硝处理。对应处理设备包括除臭洗涤塔、酸碱系统、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光催化设备等。

?废水主要产生于制绒、刻蚀、丝网、焊接、层压和粘棒等生产环节,其中含有含氟废液、酸碱废液和高氮废液等有害成分。

处理方式包括物理沉淀过滤、酸碱中和反应、化学混凝和氧化、微生物去氮以及气体转化等方法,实现污染物去除以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相应的处理设备包括废水处理设备和纯水处理设备等。

年公司集中聚焦在光伏环保领域,进入晶科、晶澳、天合、协鑫等大企业的设备供应链,逐步奠定在光伏配套环保设备领域的优势,市占率领先。

2、N型产业化推动设备业务增长

过去几年电池产能扩张节奏相对节制。

?盈利角度:年上半年PERC红利期尾声,行业盈利快速下滑,年大部分电池企业处于盈亏平衡附近。

?技术选择:除了盈利因素外,过去1-2年电池环节正处在P型向N型的储备期,关于技术路线的分歧很大,前几年没有明确的行业共识,出于规避技术迭代风险的考虑,电池片环节扩产谨慎,资本开支缩水。

盈利改善、路线明确,自年二季度起,组件、电池供应商以及新进入企业公布了大规模的高效电池扩产规划,开启电池新一轮扩张周期。

?在光伏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年电池环节供供需得到修复并逐步紧,盈利情况逐季修复。

?业内领先企业的企业N型TOPCon电池产品实现效率和成本的大幅优化,形成了针对上一代PERC产品的显著经济优势,并逐步得到行业认可。

假设、年电池/组件新增落地产能-、-GW,以0-万/GW价值量估算(相较PERC产线,N型工艺流程更长,废气、纯水环保设备价值量更大),对应市场空间大致在、亿上下,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三、向下游N型电池制造延伸

年1月公司与宁国经开管委会签订了《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

规划项目总投资最高不超过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年产24GW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

第一期18GW生产线建设投资约75亿元,按9GW+9GW两个厂房分阶段投产运营;待一期18GW产能全面达产后,结合行业及市场情况,再进行二期6GW项目建设。

TOPCon溢价逐步放大。公司产品路线选择N-TOPCon+SE方案,参考目前行业量产效率、发电量数据,TOPCon较PERC理论溢价扩至0.25-0.3元/W,同时考虑动态降本提效,溢价空间可能还会扩大。

经过1年验证,TOPCon逐步得到行业性的认可,近期部分招标项目N型份额已由此前10%上下提升至近50%。现阶段能够稳定供应的优质TOPCon产能有限,溢价自年四季度以来不断放大,以电池环节为例,当前其单W售价较PERC高出近1毛,考虑成本增量后估算单W净利润较PERC领先6-8分。

有望在设备端形成差异化优势。公司多年的系统设计经验,有助于项目在系统设计阶段极大程度地避免建设、运行中的浪费。同时,可充分发挥在污染处理和回收利用方面的优势,进一步降低成本。

当前大部分规划TOPCon产能仍未形成有效产出,实际投运进度大幅低于预期,且爬坡进程将还会有良率、效率、成本等问题。若今年底公司TOPCon产线顺利量产,将对明年业绩形成更大贡献。

四、固碳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公司固碳方案利用钢渣等非碳材料捕集CO2,再与矿粉、粉煤灰等材料混合,制备超细高活性复合矿粉。终端产出可应用于水泥、混凝土等相关产业。

公司与河南济源中联水泥合作建设年减排万吨级CO2和钢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利用钢渣等非碳原料捕集济源中联在水泥生产中排放的烟气CO2,捕碳后的钢渣与矿粉、粉煤灰等其他材料混合制备超细高活性优质复合矿粉,向河南中联及其下属水泥公司销售,作为其水泥生产的原材料。首期产线已于年11月竣工投产。

依据公司公告,项目投资合计0.78亿元,达产后将形成60万吨S95复合矿粉的年生产能力,参考矿粉市价测算回报周期大致为7年。假设未来减碳收益放大,回报期有望进一步优化。

盈利预测

过去一年电池片盈利逐季修复,TOPCon等N型路线得到行业性认可,电池片行业进入产能扩张周期。公司是领先的光伏环保设备供应商,市占率领先,有望受益本轮扩张。

年初公司公告TOPCon电池扩产计划,向下游电池片制造延伸,若顺利产出将对公司业绩形成更大的贡献。未来TOPCon随技术迭代、成本优化,相较PERC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考虑产能释放节奏,预计公司电池业务毛利率或维持。此外,公司固碳项目摸索成熟后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预测、年公司实现EPS1.88、6.46元,考虑公司年新业务开始贡献,参考光伏设备及光伏电池业务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年12倍PE,对应75-80元目标价。

风险提示

1)下游扩产不及预期:公司设备业务体量与当期新增电池产能相关,若N型新产能扩张进度滞后,或造成订单量下降或回款节奏波动。

2)新产线扩张不及预期:公司规划24GW高效电池项目,若项目未能如期投产将影响公司产销交付及在N型领域的布局进度。

3)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设备业务盈利受上游材料价格影响;电池新业务盈利表现也与硅料、硅片等价格波动相关。

4)二级市场股价波动风险。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来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818.html
------分隔线----------------------------